1
婦科/好孕
月經不調、帶下病、妊娠病、不孕症與產後調理、更年期障礙、子宮肌瘤、多囊性卵巢。五臟六腑間的相互影響,失調導致婦科疾病的根源。透過望聞問切,從肝、脾、腎入手,根據個人體質,運用中藥、針炙、拔罐等方式進行治療。兼顧氣血陰陽與衝任二脈的調和,達到「治本調經」的目的,恢復身體的整體平衡。除了生育期的調理、更年期的保養,青春期的預防保健也是我們需要關心的時期,針對不同階段提供個人化的調理方式,建立良好的生活品質。
1
更年期症候群
腎氣衰退的自然過程,「腎」與現代醫學的內分泌和生殖系統相關,腎虛影響了身體的陰陽失衡,常見症狀如潮熱、盜汗、心煩、失眠、情志不寧。透過中藥調理、針炙及飲食調養來改善症狀。配合規律運動、均衡飲食,也能預防骨質疏鬆,讓身、心保持在最舒服的狀態。
1
睡眠障礙
不寐,歸於「心、肝、脾、腎」失調,長期睡眠不足,容易產生記憶力減退、疲勞,也會出現暴躁、沮喪等負面情緒,嚴重時也會影響免疫系統與內分泌功能,會依據患者的體質和症狀區分證型,再予個別化的中藥、針炙、按摩、生活習慣、作息與食療建議,透過調和身心機能,改善體質,從根本解決失眠問題。既不追求昏沉感,也不會有藥物成癮問題,真正的告別失眠困擾。
1
自律神經失調
是否有頭暈、失眠、多夢、便泌與腹瀉交替、心悸、多汗、焦慮、腸胃不適等現象?在科技進步的浪潮下,為我們帶來了更便捷、高效的生活,卻也讓我們的生活步調更加緊湊,情緒積累造成心理壓力,該睡覺時無法入睡,醒著時卻又沒精神,自律神經就開始失調了。
自律神經包含「交感神經」與「副交感神經」,不受意志操控、負責獨立協調身體機能的神經系統。一個如油門般的激進,提升專注力、加速心跳、呼吸,但也抑制腸胃蠕動;一個如剎車般的抑制,使人放鬆情緒、進入睡眠、心跳以及呼吸減慢,相對會幫助腸胃消化功能。當自律神經整體呈現功能不足時,兩者都同時出現功能下降、低落,尤其副交感神經功能依舊偏弱,無法調降交感的功能,變成所謂陰陽兩虛的狀態。透過辨證論治,依據患者體質與證型,搭配針灸、中藥、穴位按摩等多方方法,以調整陰陽平衡、活絡氣血、促進神經系統功能,從根本改善自律神經失調。 日常可透過規律作息、深呼吸、適度運動、均衡飲食、避免過度刺激來輔助治療,重拾身心平衡。
1
皮膚疾病
常見如風疹、濕疹、蕁麻疹、痤瘡。是身體內部失調的外在表現,加上外在環境因素,和體內產生的濕熱邪氣,相互結合,侵襲肌膚,是許多皮膚疾病的根本原因。透過中藥內服外敷、針炙、飲食禁忌,達到根治皮膚問題的效果。內服治療以清熱解毒、袪風除濕、養血潤燥等藥方為主,從體內調理,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(油炸、辛辣)、高糖食物或是加重過敏的魚、蝦、蟹、榴蓮等。根據病情的證型不同,採取相應的治療方針。是一個需要時間、耐心和持續努力的過程,配合良好習慣,幫助肌膚逐漸恢復健康。
1
兒科
小兒發育未全,而脾胃是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的來源,容易因飲食或外邪侵襲而生病。常見有發燒、頭痛、鼻塞、流鼻水、肌肉痠痛等。中醫治療會根據不同證型,採用藥物、藥膳來改善症狀並增強兒童的免疫力。
1
傷科/肩頸痠痛
急性損傷如跌倒、撞擊、扭傷、拉傷;慢性疼痛如長期運動引起的肌肉疲勞和關節不適;長時間低頭、姿勢不良、久坐勞傷,頸項僵硬、頭痛……等等症狀。使用針炙的方式,刺激穴位和經絡,以緩解疼痛和肌肉緊張,利用中藥,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。